考试时间:12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语言基础知识(每题 2 分,共 20 分)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归省(xǐng) 龟裂(jūn) 追溯(sù) 强词夺理(qiǎng)
B. 龟裂(guī) 拙劣(zhuō) 狩猎(shǒu) 挑拨离间(jiàn)
C. 缄默(jiān) 瞭望(liáo) 龟裂(jūn) 怒不可遏(è)
D. 两栖(xī) 褶皱(zhě) 迁徙(xǐ) 风雪载途(zǎi)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帷幕 喧嚷 燎原 海枯石滥
B. 枯燥 装置 弥漫 草长鹰飞
C. 劫难 帷幕 腐蚀 天衣无缝
D. 偏僻 严竣 凋零 人情世故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 近年来,各地政府高度重视传统文化的保护与________,让更多非遗项目走进大众视野。
② 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国始终________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③ 阅读经典作品,不仅能提升文学素养,更能________我们的精神世界,让心灵得到滋养。
A. 传承 坚持 丰富
B. 继承 保持 充实
C. 传承 保持 充实
D. 继承 坚持 丰富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开展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 活动,使我市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善。
B. 能否熟练掌握垃圾分类知识,是正确进行垃圾分类的前提条件。
C. 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D. 语文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有多读多写,才能真正提高语文素养。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不知道他为什么没来?也许是生病了吧。
B. 这次考试的科目有语文、数学、英语…… 等三门学科。
C. “听着,朋友,” 他说:“你这样做是不对的,应该及时改正。”
D.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这句话道出了读书与写作的关系。
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B. 理想是闹钟,敲碎你的黄金梦;理想是肥皂,洗濯你的自私心。
C.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D. 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社戏》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文中回忆了童年时期的乡村社戏经历,充满童真童趣。
B. 《小石潭记》的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他与韩愈共同倡导 “古文运动”,并称 “韩柳”。
C. 《背影》是朱自清的一篇回忆性散文,通过描写父亲的 “背影”,表达了深沉的父子之情。
D.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战国时期的诗歌 305 篇,分为 “风”“雅”“颂” 三部分。
下列对古代诗歌名句的默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B.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C.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D.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下列句子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您寄来的大作我已拜读,思路清晰,观点新颖,受益匪浅,略有修改意见,仅供参考。
B. 听说你获得了 “校园歌手大赛” 一等奖,我特地前来祝贺,希望你今后再接再厉,再创佳绩!
C. 请问您老人家今年高寿?身体是否安康?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地方,尽管跟我说。
D. 这是我刚从超市买的水果,你拿去尝尝,一点小意思,不成敬意。
下列对语段内容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近年来,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电子书逐渐成为大众阅读的重要选择。电子书具有便携、存储量大、价格低廉等优势,能让读者随时随地获取知识。但同时,纸质书的独特质感、阅读体验以及收藏价值,仍让许多读者情有独钟。因此,无论是电子书还是纸质书,只要能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都值得推广。
A. 数字化技术推动了电子书的发展
B. 电子书与纸质书各有优势,都应推广
C. 纸质书的阅读体验和收藏价值不可替代
D. 读者对电子书和纸质书的选择各不相同
二、古诗文阅读(共 15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1-13 题。(10 分)
桃花源记(节选)
陶渊明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 分)
(1)屋舍俨然 俨然:__________
(2)阡陌交通 交通:__________
(3)便要还家 要:__________
(4)乃不知有汉 乃:__________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桃花源内土地肥沃,环境优美,人们生活安居乐业,体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B. 桃花源中的人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说明他们长期与世隔绝,不了解外界变化。
C. 渔人 “一一为具言所闻” 后,桃花源中人 “皆叹惋”,是因为他们为外界的战乱而惋惜。
D. 桃花源中人叮嘱渔人 “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他们害怕外界的人打扰他们的生活。
(二)阅读下面的古代诗歌,完成 14 题。(5 分)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这首诗的体裁是__________,押__________韵。(2 分)
(2)请赏析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这两句诗的妙处。(3 分)
三、现代文阅读(共 25 分)
(一)阅读下面的科普文,完成 15-17 题。(12 分)
为什么说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符合人体生物钟?
① 我们常说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一生活规律其实与人体的生物钟密切相关。那么,什么是生物钟呢?生物钟是指生物体内一种无形的 “时钟”,它调控着生物的生理活动,使其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化。
② 人体的生物钟主要受外界环境中的光照影响。白天,阳光照射到视网膜上,视网膜将信号传递给大脑中的下丘脑视交叉上核 —— 这是人体生物钟的 “司令部”。视交叉上核接收到信号后,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褪黑素是一种能促进睡眠的激素,其分泌减少,人体就会保持清醒状态,适合进行工作和学习。
③ 到了夜晚,随着光照减弱,视网膜传递给视交叉上核的信号发生变化,视交叉上核不再抑制褪黑素的分泌。此时,褪黑素的分泌量逐渐增加,人体会逐渐产生睡意,进而进入睡眠状态。这种 “白天清醒、夜晚睡眠” 的节律,正是人体生物钟适应自然环境的结果。
④ 不仅如此,生物钟还调控着人体的其他生理活动,如体温、新陈代谢、激素水平等。例如,人体的体温在早晨逐渐升高,下午达到峰值,晚上则逐渐降低,这与白天活动、夜晚休息的节律相匹配;新陈代谢速率在白天较高,能为人体提供充足的能量,夜晚则较低,有利于身体的修复和休息。
⑤ 如果长期打乱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的规律,比如熬夜、昼夜颠倒,就会破坏人体的生物钟。生物钟紊乱会导致褪黑素分泌异常,进而引发失眠、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长期下来还可能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疾病的风险。
⑥ 因此,遵循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的生活规律,让作息与生物钟同步,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前提。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人体生物钟的 “司令部” 是大脑中的下丘脑视交叉上核,它主要受光照影响。
B. 白天,阳光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使人体保持清醒;夜晚,褪黑素分泌增加,促进睡眠。
C. 人体的体温、新陈代谢等生理活动,不受生物钟的调控,只与活动量有关。
D. 长期熬夜、昼夜颠倒会破坏生物钟,可能引发失眠、疲劳等问题,甚至增加患病风险。
文章第②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 分)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为什么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符合人体生物钟。(5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 18-20 题。(13 分)
外婆的槐花糕
① 每年五月,当院中的槐树枝头缀满洁白的槐花时,我总会想起外婆的槐花糕。那清甜的香气,软糯的口感,是我童年最温暖的记忆。
② 外婆家的老院中有一棵老槐树,树干粗壮,枝繁叶茂。每到槐花盛开的季节,一串串槐花像白色的风铃,挂在枝头,微风一吹,便轻轻摇曳,散发出阵阵清香。这时,外婆就会搬来梯子,摘下一串串饱满的槐花。我则在一旁帮忙,把摘下的槐花放进竹篮里,偶尔会忍不住拿起一串,放进嘴里,甜丝丝的,带着淡淡的花香。
③ 摘完槐花后,外婆会把槐花带回家处理。她先把槐花放在清水中浸泡,去除杂质,然后捞出沥干水分,再加入适量的面粉、白糖和鸡蛋,搅拌成糊状。接着,她会把面糊倒入铺好纱布的蒸笼里,用大火蒸二十分钟。蒸好的槐花糕,色泽洁白,散发着浓郁的槐花香和麦香。
④ 每次蒸好槐花糕,外婆总会先切一块给我。我迫不及待地接过,吹了吹,便咬下一口。槐花的清甜、面粉的软糯、白糖的香甜,在口中交织,让人回味无穷。外婆看着我吃得津津有味,脸上总会露出慈祥的笑容,还不停地叮嘱我:“慢点吃,别烫着。”
⑤ 后来,我上学离开了外婆家,很少有机会再吃到外婆做的槐花糕。但每年槐花盛开的季节,我都会想起外婆摘槐花、做槐花糕的场景,想起那清甜的味道。去年夏天,我回到外婆家,发现老槐树依然枝繁叶茂,只是外婆的头发更白了,背也更驼了。我提议让外婆再做一次槐花糕,外婆欣然答应。熟悉的工序,熟悉的香气,熟悉的味道,仿佛又回到了童年时光。
⑥ 如今,外婆已经离开了我们,但外婆的槐花糕却永远留在了我的记忆中。它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是外婆对我深深的爱,是我心中永远的温暖。
文章围绕 “外婆的槐花糕” 写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4 分)
赏析文章第②段中画横线的句子。(4 分)
“每到槐花盛开的季节,一串串槐花像白色的风铃,挂在枝头,微风一吹,便轻轻摇曳,散发出阵阵清香。”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 “外婆的槐花糕” 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5 分)
四、写作(共 40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有一些人或事,像一束光,照亮我们的前行之路。可能是父母的关爱,老师的教导,朋友的帮助;也可能是一次成功的经历,一本好书的启发,一个陌生人的善意…… 这些 “光”,让我们感受到温暖,获得成长的力量。
请以 “那束照亮我的光” 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 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内容具体,情感真挚;②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③ 不少于 600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