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词
通假字:
说:通 “悦”,高兴。
反:通 “返”,返回。
直:通 “值”,价值。
古今异义词:
走:古义为 “跑”,如 “夸父与日逐走”。
妻子:古义是 “妻子和儿女”,如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交通:古义为 “交错相通”,如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一词多义:
兵:可表示 “兵器”,如 “收天下之兵”;也可表示 “军队”,如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举:有 “举起” 之意,如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也可表示 “推荐”,如 “举孝廉不行”;还可表示 “发动”,如 “举大计亦死”。
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如 “蹄之” 的 “蹄”,意为 “用蹄踢”。
使动用法:如 “生死肉骨” 的 “肉”,意思是 “使白骨长肉”。
意动用法:如 “耻之” 的 “耻”,是 “认为…… 可耻” 的意思。
名词作状语:如 “犬坐” 的 “犬”,表示 “像狗一样坐着”。
形容词作名词:如 “披坚执锐” 的 “坚” 和 “锐”,分别指 “坚固的铠甲” 和 “锋利的兵器”。
虚词
之:作代词时,代指人、事、物,如 “属予作文以记之”;可作结构助词 “的”,如 “水陆草木之花”;还可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如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其:可表推测,意为 “大概”,如 “其皆出于此乎”;也可表反问,意思是 “难道”,如 “其孰能讥之乎”;还可作代词,指代 “他 / 他们” 等,如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而:表并列时,可译为 “和” 或不译,如 “蟹六跪而二螯”;表承接时,可译为 “然后”“就”,如 “拔剑切而啖之”;表转折时,可译为 “却”“但是”,如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表修饰时,可译为 “地” 或不译,如 “吾尝跂而望矣”。
以:作介词时,有 “用”“把”“凭借”“因为” 等意思,如 “以衾拥覆”“何以战”;作连词时,可表目的 “来”、结果 “以致” 等,如 “属予作文以记之”“以塞忠谏之路也”。
于:可表示 “在”,如 “战于长勺”;“比”,如 “皆以美于徐公”;“到”,如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被”,如 “受制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