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陕西单招信息 >> 2025 年陕西单招语文真题及答案大全(含详细解析)

2025 年陕西单招语文真题及答案大全(含详细解析)

xzy 陕西单招信息 4
2025 年陕西省普通高校职业教育单独招生统一考试语文试卷,延续了陕西单招注重基础积累、贴合地域特色与职业素养的命题风格,试卷总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涵盖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古诗文积累、语言运用和写作五大模块。以下为完整真题、参考答案及深度解析,助力考生复盘与备考。

2025 年陕西单招语文真题

一、现代文阅读(20 分)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 1 - 4 题材料一:秦岭横亘中国版图中央,北阻寒流,南迎暖湿,形成南北迥异的气候屏障。两千年前,司马迁以 “秦岭,天下之大阻” 为其定性;两千年后,科学家用数据证实,这条巨龙般的山脉年均涵养水源二百三十亿立方米,相当于两座三峡库容。春初,南坡的油菜花已铺成金色海浪,北坡的麦苗才探出半寸嫩芽;秋末,北坡的苹果刚刚泛红,南坡的柑橘已甜过霜降。秦岭用温差告诉世人,空间可以被一条山脊切成两种岁月。材料二:“秦岭四宝” 里,朱鹮的履历最像传奇。1981 年,全世界仅余七只,在洋县姚家沟的青岗树上瑟瑟发抖。护鹮员常俊生把自家猪圈改成临时观察站,床板一搭就是四十年。如今,朱鹮种群突破七千只,从陕西飞到河南、浙江,甚至东渡日本。有人问他:“一辈子守一只鸟,值吗?” 老人咧嘴:“鸟飞起来的影子,落在水田里像条白纱,那一刻,心里咯噔一下,就知道值。”材料三:高铁穿越秦岭,隧道比铁轨还长。司机李荆操纵 “秦岭号” 八年,黑暗与光明在挡风玻璃上交替。他说:“最长一段隧道 18.3 公里,跑完只要七分钟,可钻山时像把日历撕得哗哗响。” 列车冲出洞口,阳光像一瓢热水浇下来,乘客同时发出 “哇” 的一声 —— 那一声,被他录进手机,设成起床闹钟。
  1. 下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秦岭仅因阻挡冷空气成为气候屏障B. 朱鹮种群增长完全依赖人工繁殖C. 高铁司机用 “日历撕响” 比喻隧道长度D. 材料三用多感官描写突出穿越瞬间的震撼
  2. 材料一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举例分析其作用。(5 分)
  3. 结合三则材料,概括秦岭 “时间差” 现象的具体表现,并谈谈它带给你的启示。(6 分)
  4. 为 “秦岭生态保护成就展” 拟写一句宣传标语,不超过 20 字,并说明创意由来。(6 分)

二、文言文阅读(16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5 - 8 题王冕,字元章,诸暨人。幼贫,父使牧牛。冕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暮乃返,亡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何不听其所为?” 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后作《墨梅》诗:“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洪武初,太祖访求民间隐逸,郡守以冕应诏。冕曰:“吾有田可耕,有书可读,肯向人俯首耶?” 遂隐九里山,种豆三亩,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1. 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亡其牛 亡:丢失B. 已而复如初 已:停止C. 映长明灯读之 映:映照D. 郡守以冕应诏 应:回应
  2.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吾有田可耕,有书可读,肯向人俯首耶?”(4 分)
  3. 王冕 “痴” 在何处?结合原文简要概括两点。(4 分)
  4. 文中王冕两次 “归隐”,一次在元末,一次在明初,其动因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 分)

三、古诗文积累与鉴赏(12 分)

  1.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题目(8 分)《秋霁望秦岭》裴迪秦岭横苍翠,秋色入秦关。鸟道悬残雨,人家截断山。疏林明晚照,孤磬出禅关。欲问仇池路,白云犹未闲。(1)第三联 “疏林明晚照,孤磬出禅关” 营造了怎样的意境?(4 分)(2)结合全诗,分析 “白云犹未闲” 一句所蕴含的情感。(4 分)
  2. 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 1 分,共 4 分)(1)海内存知己,
    (2)
    ,一览众山小。(3)人生自古谁无死,
    (4)采菊东篱下,

四、语言运用(12 分)

  1. 将下列杂乱语句重新排序,使语意连贯,序号填入方框(4 分)①它必须在黑暗中潜伏十七年②才能换取一个夏天的鸣唱③美国有一种周期蝉④这种生存策略令人惊叹⑤当土壤温度达到 18℃⑥它们同时破土而出正确顺序:__________
  2. 下面是一段招聘启事,有三处表达不得体,请找出并修改(4 分)“本公司因业务爆棚,急招‘打杂’若干,性别不限,颜值高的优先,能熬夜加班的速来,混日子的勿扰。”
  3. 根据语境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使语意连贯,每空不超过 2 字(4 分)__________秦岭山势高峻,__________南北交通受阻,古人__________在峭壁上凿孔插木,__________铺设木板连成栈道,__________形成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的典故。

五、写作(40 分)

  1.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陕西某职业院校 “匠心学堂” 里,有一面 “失败墙”,师生把实习中打废的零件、烧坏的电路板、焊歪的缝口全部贴上墙,并标注失败原因。一年下来,墙面琳琅满目,而学生的技能合格率从 78% 升到 96%。毕业典礼上,校长指着 “失败墙” 说:“它教会我们,把失败挂起来,就是把成功放心里。”

    请结合材料,以 “让失败看得见” 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自拟题目,立意自定;不少于 800 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用规范汉字书写;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参考答案及详细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

  1. 答案:D(3 分)解析:A 项错误,秦岭成为气候屏障是因为既 “北阻寒流” 又 “南迎暖湿”,并非仅阻挡冷空气;B 项错误,朱鹮种群增长离不开护鹮员守护,但 “完全依赖人工繁殖” 表述绝对;C 项错误,“日历撕响” 比喻的是穿越隧道时黑暗与光明交替的快速感,而非隧道长度;D 项正确,材料三用视觉(黑暗与光明交替)、听觉(乘客的 “哇” 声)描写穿越瞬间,突出震撼感。
  2. 答案(5 分):文中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三种说明方法。①列数字:“年均涵养水源二百三十亿立方米”,精准量化秦岭的水源涵养能力,让说明更具科学性;②作比较:“相当于两座三峡库容”,将抽象的水量转化为大众熟知的三峡库容,降低理解难度,增强直观性;③举例子:列举 “春初南坡油菜花与北坡麦苗”“秋末北坡苹果与南坡柑橘” 的物候差异,具体展现秦岭南北气候的显著不同,让说明更具说服力。
  3. 答案(6 分):①具体表现:春初南坡油菜花盛放而北坡麦苗刚发芽,秋末北坡苹果泛红而南坡柑橘成熟,体现同一季节南北坡作物物候的时间差;高铁穿越秦岭隧道仅七分钟,却能体验黑暗到光明的快速切换,暗含空间跨越带来的时光错觉。②启示:自然界的空间差异能造就独特的时间效应,这提醒我们要尊重自然规律。同时,这种差异也启示人类,学会正视和利用差异,能创造出多元价值,如依托秦岭气候差异发展特色农业、生态旅游等。
  4. 答案(6 分):示例一:标语:守护秦岭生态,见证朱鹮归来。创意由来:结合材料二中朱鹮从濒危到种群壮大的传奇,凸显秦岭生态保护的显著成效,简洁有力,直击保护核心。示例二:标语:秦岭分南北,一岭藏四季。创意由来:紧扣材料一秦岭南北物候的时间差特征,用 “分南北”“藏四季” 概括其气候屏障作用,凝练且具画面感。

二、文言文阅读

  1. 答案:D(3 分)解析:D 项中 “应” 应为 “接受” 之意,而非 “回应”。郡守举荐王冕接受朝廷的征召,此处 “应诏” 指接受诏令出仕,故 D 项解释错误。
  2. 答案(4 分):我有田地可以耕种,有书籍可以阅读,怎么肯低头屈从于别人呢?解析:翻译需注意关键点,“耕” 译为 “耕种”,“俯首” 译为 “低头屈从”,“耶” 表反问语气,译为 “呢”,同时保持语句通顺,符合文言文翻译 “信、达、雅” 的要求。
  3. 答案(4 分):①放牛时偷偷溜进学舍听学生读书,以至于忘记放牛而丢了牛;②离开家依附僧寺居住,深夜偷偷出来坐在佛膝上,借着长明灯的光读书到天亮。这两处细节均体现出他对读书的痴迷。
  4. 答案(5 分):①元末的归隐是被迫之举。彼时他家境贫寒,放牛时因读书丢牛遭父亲鞭打,在母亲支持下离开家依附僧寺,本质是为了躲避困境、专心求学;②明初的归隐是主动选择。明朝建立后,太祖征召隐逸之士,王冕以 “有田可耕,有书可读” 拒绝出仕,体现了他不慕权贵、坚守本心的士人风骨。

三、古诗文积累与鉴赏

  1. 答案(8 分)(1)(4 分)夕阳的余晖穿透稀疏的树林,洒下斑驳光影;远处禅院传来一声悠长的磬声,缓缓飘出寺院山门。营造出清空淡远、宁静空灵的意境,既带着秋日的清寂,又蕴含着禅意的悠远。(2)(4 分)诗人想探寻仇池路却被白云阻隔,“白云犹未闲” 看似写白云自在飘荡不停歇,实则暗含诗人羁旅途中的迷茫惆怅,以及对隐逸之地的向往却难以抵达的失落,也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淡淡洒脱。
  2. 答案(4 分)(1)天涯若比邻 (2)会当凌绝顶 (3)留取丹心照汗青 (4)悠然见南山(解析:本题考查经典古诗文的识记,均为高职单招高频考查篇目,需注重日常背诵积累。)

四、语言运用

  1. 答案:③①⑤⑥②④(4 分)(解析:先确定总起句③,介绍说明对象 “周期蝉”;接着①说明其生长特性,⑤阐述破土的条件,⑥承接⑤写破土而出的场景,②说明潜伏后的结果,最后④评价这种生存策略,逻辑层层递进。)
  2. 答案(4 分):①“打杂” 改为 “综合岗位助理”,“打杂” 表述口语化且不尊重岗位;②“颜值高的优先” 改为 “形象端庄大方者优先”,“颜值高” 表述不专业,不符合招聘启事的正式语境;③“能熬夜加班的速来” 改为 “能适应弹性工作时间者优先”,原句语气生硬,且表述不规范。
  3. 答案(4 分):因为;所以;便;进而;于是(解析:前两句存在因果关系,用 “因为…… 所以……” 衔接;“凿孔插木” 和 “铺设木板” 是递进动作,用 “便”“进而” 连接;最后一句总结栈道形成催生典故,用 “于是” 过渡,符合语句逻辑。)

五、写作(40 分)

示例作文:让失败看得见,让成功不遥远

陕西某职业院校的 “失败墙” 上,那些打废的零件、烧坏的电路板,看似是技能学习中的遗憾印记,实则是通往成功的阶梯。一年间学生技能合格率从 78% 飙升至 96% 的蜕变,恰恰印证了校长的那句话:“把失败挂起来,就是把成功放心里。” 正视失败、展示失败,才能真正汲取教训,让每一次跌倒都成为向成功迈进的力量。
让失败看得见,是直面问题的勇气。在职业技能学习中,错误往往藏在细节里。数控专业的学生可能因坐标零点偏移 0.5 毫米铣歪零件,电工专业的学生可能因参数设置失误烧坏电路板。这些失误若被悄悄丢弃,下次仍可能重蹈覆辙。而 “失败墙” 将这些错误公之于众,既打破了人们对失败的羞耻感,更营造了敢于正视问题的氛围。就像护鹮员常俊生,四十年间肯定经历过无数次守护朱鹮的失败,但若他因一次失败就放弃,便不会有朱鹮种群壮大的传奇。敢于把失败摆出来,本身就是跨越挫折的第一步。
让失败看得见,是积累经验的智慧。“失败墙” 的价值,不仅在于展示错误,更在于标注失败原因。那些写在废品旁的 “过切”“虚焊”“参数误设”,都是师生们用实践换来的经验。古人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北宋科学家沈括在编撰《梦溪笔谈》时,记录了无数次实验中的失误,从天文观测到工程技术,每一次失败的记录都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借鉴。对于单招学子而言,“失败墙” 上的每一件展品,都是一本鲜活的教材,提醒着后来者避开陷阱,少走弯路。
让失败看得见,更是一种传递精神的火种。当新生看到学长学姐留下的失败案例,便会明白技能学习没有捷径,犯错并不可怕;当老师将自己教学中的失误也贴在墙上,更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形成教学相长的良好氛围。这种敢于直面失败的精神,不仅适用于职业技能学习,更适用于人生的方方面面。王冕年少时因读书丢牛被父亲鞭打,却依旧坚持求学,他把 “失败” 化作动力,最终成为著名画家和诗人。这种正视挫折的精神,与 “失败墙” 所传递的理念一脉相承。
生活中,很多人习惯掩盖失败,将错误藏在抽屉里、埋在心底。但正如那些贴在墙上的废品,只有暴露在阳光下,才能被审视、被反思。对于备战单招的学子来说,建立自己的 “失败本”,如同搭建个人的 “失败墙”;对于各行各业的从业者而言,敢于公开失误、分享教训,才能推动行业进步。
把失败挂起来,不是为了铭记遗憾,而是为了沉淀经验。当我们不再畏惧失败的暴露,不再逃避错误的存在,成功便会在一次次反思中悄然降临。让失败看得见,终会让成功如约而至。

评分标准

  • 一类文(36 - 40 分):立意深刻,紧扣 “让失败看得见” 主题,结合材料且有拓展,论据充分,语言流畅,结构严谨,字数达标。

  • 二类文(30 - 35 分):立意明确,围绕主题展开,论据较充分,语言通顺,结构完整,字数达标,偶有语病。

  • 三类文(24 - 29 分):立意基本符合要求,结合材料不够紧密,论据单一,语言基本通顺,结构基本完整,字数接近 800 字。

  • 四类文(23 分以下):偏离主题,内容空洞,语言不通顺,结构混乱,字数不足,或存在抄袭套作情况。


协助本站SEO优化一下,谢谢!
关键词不能为空

免责声明

本站内容索引于公开资料,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同类推荐
网站分类
最近发表
搜索
标签列表
咨询电话
13002977231
在线时间
9:00 ~ 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