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知识积累
| 题目 | 选项节选 | 答案 | 详解 |
|---|---|---|---|
| 选出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 玷污 (zhān) 污秽 (huì) B. 挑衅 (xìng) 锲而不舍 (qì) C. 倔强 (jiàng) 拮据 (jū) 贮蓄 (zhù) D. 荒谬 (mìu) 吹毛求疵 (chī) | C | A 项中 “玷污” 的 “玷” 正确读音为 diàn;B 项中 “挑衅” 的 “衅” 读 xìn,“锲而不舍” 的 “锲” 读 qiè;D 项中 “荒谬” 的 “谬” 读 miù,“吹毛求疵” 的 “疵” 读 cī,仅 C 项所有字音均无误。 |
| 选出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 A. 新兵连战士虎视眈眈地守卫边疆 B. 经济结构性调整不可能一蹴而就 C. 他找到《飞鸟集》,真是贼喊捉贼 D.《哈利・波特》情节南辕北辙 | B | A 项 “虎视眈眈” 含贬义,用于形容守卫边疆的战士,感情色彩不当;C 项 “贼喊捉贼” 指坏人为掩饰自己罪行诬陷他人,与 “意外找到心仪书籍” 的语境无关;D 项 “南辕北辙” 指行动与目标相反,不能形容小说情节,小说情节应用 “跌宕起伏” 等词;B 项 “一蹴而就” 指事情无法一下子完成,符合经济结构调整的客观规律,使用正确。 |
| 选出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 | A. 吞噬 训诫 粗制滥造 B. 震慑 狼籍 司空见惯 C. 羁绊 暗然失色 D. 重峦叠障 眼花缭乱 | A | B 项 “狼籍” 应为 “狼藉”;C 项 “暗然失色” 应为 “黯然失色”;D 项 “重峦叠障” 应为 “重峦叠嶂”,A 项无字形错误。 |
文言文阅读
实词释义题
题目:《郑伯克段于鄢》中 “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解释加点字 “管” 的含义。
答案:钥匙。
详解:若仅按现代义理解为 “管理”,则与上下文 “若潜师以来” 的军事偷袭背景矛盾。结合古代城门守卫语境,“管” 在此处特指城门钥匙,体现对文言字词语境义的考查。
句子翻译题
题目:翻译 “吾有田可耕,有书可读,肯向人俯首耶?”(出自《王冕》)
答案:我有田地可以耕种,有书籍可以阅读,怎么肯向别人低头屈服呢?
详解:“俯首” 译为 “低头屈服”,需结合王冕淡泊名利、不慕权贵的人物形象。该句既体现文言句式的反问语气,也突出人物的傲骨,翻译时需保留原句的情感态度。
文意理解题
题目:下列对《王冕》一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 王冕因读书丢了牛仍坚持学习;B. 王冕借助长明灯的光读书;C. 郡守征召时王冕欣然前往;D. 王冕不慕名利,热爱耕读)
答案:C
详解:原文中王冕以 “有田可耕,有书可读” 拒绝郡守征召,并非欣然前往,C 项与原文内容相悖,其余选项均符合文意。
现代文阅读
说明类文本题
题目:结合秦岭相关材料,概括秦岭 “时间差” 现象的具体表现。
答案:同一季节秦岭南北坡作物物候不同;同一天气系统越山后气温、降水差异显著;高铁穿越秦岭隧道时,短时间内仿佛跨越不同季节。
详解:需从材料中提取物候、气候、出行体验三个维度的信息,避免仅概括单一表现,体现对信息整合能力的考查。
散文赏析题
题目:《小草的精神》中,为什么说小草平凡却伟大?
答案:平凡体现在小草的外形普通、生长环境常见;伟大体现在它不畏严寒酷暑,在恶劣环境中顽强生长,默默装点自然、保持水土,具有坚韧和奉献的品质。
详解:答题需遵循 “先概括平凡的表现,再提炼伟大的精神内核” 的思路,结合文中对小草生长状态的描写,提取 “坚韧”“奉献” 等关键词,实现文本内容与情感的结合。
写作
审题立意:需紧扣 “网络清朗” 与 “自我行动” 两个核心,可从提升自身媒介素养、抵制谣言传播、主动传播正能量等角度立意,避免仅批判网络谣言而忽视 “从我做起” 的主体责任。
高分结构示例
开头:用网络谣言的具体案例(如虚假养生信息误导老人)引出论点,强调清朗网络环境的重要性。
中间:分论点一 “提升媒介素养是基础”,论述如何辨别网络信息真伪;分论点二 “坚守道德底线是关键”,引用《论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证不传播谣言的道德准则;分论点三 “主动正向传播是责任”,举例说明普通人分享真实信息的价值。
结尾:总结技术监管与个人自律缺一不可,呼吁以小行动汇聚清朗网络力量。
易错提醒:避免内容空洞,需结合具体案例增强说服力;忌偏离主题,不能仅谈网络问题而不提自身行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