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题(含答案 + 深度解析)
单项选择题
| 题号 | 试题 | 答案 | 解析 |
|---|---|---|---|
| 1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潜移默化(qián)B. 惟妙惟肖(xiāo)C. 气冲斗牛(dǒu)D. 咄咄逼人(duō) | C | A 项 “潜移默化” 读音正确,但非唯一正确项;B 项 “惟妙惟肖” 正确读音为 “xiào”;C 项 “气冲斗牛” 中 “斗” 指星宿,读 “dǒu”,读音无误;D 项 “咄咄逼人” 读音正确,但结合选项设置,C 为最优答案,本题侧重易错多音字考查。 |
| 2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深刻认识到团结的重要性 B. 他的演讲精彩极了,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C.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商量和研究 D. 是否坚持锻炼身体,是能否拥有健康体魄的关键 | B | A 项 “通过” 和 “使” 连用,导致主语缺失;C 项 “商量和研究” 语序不当,应为 “研究和商量”,符合逻辑递进关系;D 项虽表述看似对仗,但题干选项设置中 B 无任何语病,为标准正确句式,本题核心考查成分残缺、语序等常见语病。 |
| 3 | 《论语》中,强调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的是哪一句?A.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B.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C.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D.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D | 本题考查儒家经典名句匹配。A 项侧重学习方法,B 项侧重知识巩固,C 项侧重君子与小人的品性差异,D 项直接对应题干语句,考查对《论语》核心思想的记忆。 |
| 4 | 下列作家与作品对应错误的一项是:A. 鲁迅 ——《阿 Q 正传》B. 老舍 ——《骆驼祥子》C. 巴金 ——《家》D. 钱钟书 ——《围城》 | 无错误选项 | 四个选项均为现代文学经典对应关系。鲁迅的《阿 Q 正传》、老舍的《骆驼祥子》、巴金的《家》、钱钟书的《围城》均为作家代表作,本题侧重现代文学常识积累的考查。 |
| 5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他兴奋地说:“我这次考试得了第一名!”B. 今天天气真好,阳光明媚,万里无云 C. 这个问题,大家有什么意见?请举手发言 D. 他不仅聪明,而且勤奋,真是难得的人才 | A | A 项直接引语中冒号、引号使用规范,感叹号符合语气;B、C、D 项为陈述句或疑问句,但标点使用虽无大错,A 项是标点符号规范使用的典型例句,侧重直接引语的标点规则考查。 |
多项选择题(节选典型题)
题目:下列文学作品中,属于古典文学的有:A. 《红楼梦》B. 《西游记》C. 《三国演义》D. 《呐喊》
答案:ABC
解析:《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均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属于古典文学范畴;D 项《呐喊》是鲁迅的现代短篇小说集,属于现代文学,本题考查文学时期分类。
题目: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有: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深刻认识到团结的重要性 B. 他的演讲精彩极了,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C.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商量和研究 D. 是否锻炼身体坚持,是能否拥有健康体魄的关键
答案:BCD
解析:A 项主语缺失,排除;B 项无语病;C 项虽语序稍欠,但无语法错误;D 项两面对两面,逻辑严谨,本题考查语病判断的灵活性,并非仅单一正确项。
判断题(节选典型题)
题目:《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由孔子及其弟子编写而成。
答案:错误
解析:《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集,并非孔子亲自编写,核心考查典籍编纂常识。
题目: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答案:正确
解析:该表述契合小说的核心定义,小说的三大要素即人物、情节、环境,本题考查文学体裁的核心特征。
主观题(典型模块解析)
文言文阅读
试题: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管理)
答案:A
解析:结合上下文 “若潜师以来” 的军事语境,“管” 并非 “管理”,而是 “钥匙” 的意思,指掌管北门的钥匙。此类题目需兼顾实词本义与语境义,不能仅机械记忆字词释义,要结合文本背景推断。
现代文阅读
试题:文章为什么说小草虽然平凡,但却有着伟大的精神?
答案:小草不畏严寒酷暑,在恶劣生长环境中依然顽强生长;小草默默装点自然、涵养水土,不求回报,体现出坚韧与奉献的品质,这些平凡行为中蕴含的精神极具价值,故说其伟大。
解析:解题需遵循 “定位段落中心句 — 提取关键词 — 主旨升华” 的步骤,从文本中筛选小草的生长特性和行为特点,再提炼背后的精神内涵,侧重信息筛选与情感概括能力。
写作
试题:提供 “网络谣言治理” 材料,要求以《清朗网络,从我做起》为题写作。
高分思路解析:首先精准立意,可从 “提升媒介素养是抵制谣言的基础” 切入;其次选用多元论据,如引用《论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证网络行为规范,再结合现实中谣言误导大众的案例增强说服力;最后思辨升华,提出 “技术监管与个人自律双轮驱动” 的解决方案。此类作文需贴近生活,既要有观点,又要有切实的论述逻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