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陕西单招信息 >> 让梦想的种子在传承中生根发芽

让梦想的种子在传承中生根发芽

xzy 陕西单招信息 6

张继笔下的‘昨夜闲潭梦落花’,李白诗中的‘我欲因之梦吴越’,陆游梦里的‘铁马冰河入梦来’,这些跨越千年的诗句,都在诉说着一个永恒的主题:梦想。当2025年陕西单招高考作文题提出‘如果能够将梦赠予他人’的设问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文学命题,更是一个关于精神传承的深刻思考。

在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前,一代代画师用矿物颜料在洞窟中描绘飞天。九层楼前的老画师常书鸿,将毕生精力献给这片艺术圣地。他不仅守护着千年壁画,更将这份执着传递给年轻学者。如今,‘数字敦煌’项目让全球观众都能通过VR技术欣赏壁画,这正是梦想传承的现代演绎。当年轻修复师用显微镜修复第220窟的菩萨衣纹时,他们接过的不仅是画笔,更是一份跨越时空的文化使命。

秦岭深处的护鹮员常俊生,用四十年光阴守护朱鹮。从1981年全球仅存的七只朱鹮,到如今七千只朱鹮翱翔天际,这位老人用行动诠释着梦想的力量。他常说:‘鸟飞起来的影子,落在水田里像条白纱。’这份纯粹的热爱,感染着无数志愿者加入保护行列。在洋县姚家沟的青岗树上,新生的朱鹮雏鸟正破壳而出,它们承载的不仅是生命延续的希望,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梦想。

中国航天人的故事,则是现代科技领域的梦想传承。从‘东方红一号’到‘天问’探火,从‘神舟’飞天到‘嫦娥’揽月,每一代航天人都将探索宇宙的梦想传递给后来者。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指挥大厅里,年轻工程师们正在模拟火箭发射流程。当倒计时归零的瞬间,他们眼中闪烁的光芒,与五十年前钱学森等科学家眼中的光芒如出一辙。这种跨越代际的精神传承,让中国航天不断突破‘卡脖子’技术,走向深空探测的新纪元。

梦想的传承需要具体的载体。陕西某职业院校‘匠心学堂’的‘失败墙’,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师生们将实习中打废的零件、烧坏的电路板贴上墙,并标注失败原因。这种将经验可视化的做法,让后来者少走弯路。正如数控专业学生林远在墙下感悟:‘原来错误可以被公开展览,而不是塞进抽屉。’这种开放包容的态度,正是梦想传承需要的土壤。

在西安交大西迁博物馆,陈列着1956年师生们手写的‘向科学进军’标语。六十多年过去,这份精神依然激励着新一代学子。当‘秦岭号’高铁穿越18.3公里的隧道时,司机李荆手机里录下的乘客惊叹声,与当年建设者们在隧道中挥汗如雨的场景形成时空对话。这种精神的延续,让我们看到:梦想的传承不在宏大的叙事中,而在每个普通人坚守岗位的细节里。

站在2025年的时空坐标上回望,从敦煌壁画到航天工程,从秦岭生态到职业教育,梦想的传承始终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核心动力。当我们能够将梦想‘赠予他人’时,收获的不仅是个人价值的实现,更是文明火种的延续。正如普罗米修斯将火种带给人类,今天的我们也要成为精神传承的使者,让更多梦想在时光中生根发芽。

协助本站SEO优化一下,谢谢!
关键词不能为空

免责声明

本站内容索引于公开资料,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同类推荐
网站分类
最近发表
搜索
标签列表
咨询电话
13002977231
在线时间
9:00 ~ 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