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语言文字运用(基础题,占比约25%)
字音字形:重点掌握多音字、形近字、易错字(如“安详”≠“安祥”、“精粹”≠“精萃”),积累教材和真题中高频出现的字词。
词语运用:近义词辨析(如“必须”vs“必需”、“截止”vs“截至”)、成语理解与误用(如望文生义、褒贬不当)、关联词搭配。
病句辨析::常见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学会通过“主干压缩法”快速判断。
标点符号:重点掌握逗号、分号、引号、破折号的用法,尤其注意引号与其他标点的搭配。
2.古代诗文阅读(占比约20%)
文言文:
实词:掌握120个常见文言实词(如“走、兵、顾、举”等)的多义性、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名作动、使动、意动)。
虚词:重点理解“之、其、以、于、而、则、乃”等18个虚词的常见用法。
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省略句的辨析与翻译。
篇目:背诵教材中要求的文言文(如《劝学》《师说》《鸿门宴》选段),理解主旨和作者情感。
古诗词:
意象与情感:如“月亮”表思乡、“梧桐”表孤寂,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手法:比喻、拟人、对偶、用典、借景抒情等,能区分“借代”与“借喻”。
默写:必背古诗词(如李白《蜀道难》、杜甫《登高》)中的名句,注意易错字(如“唯见长江天际流”的“唯”)。
3.现代文阅读(占比约25%)
论述类文本:抓论点、论据、论证方法(举例、道理论证、对比、比喻论证),快速定位原文信息判断选项正误。
文学类文本:(记叙文、散文):分析人物形象、情节作用、环境描写的意义,理解作者情感和写作意图。
实用类文本:(新闻、报告、科普文):提取关键信息(时间、地点、事件、数据),理清文章结构(总分、并列)。
4.写作(占比约30%)
应用文:掌握书信、倡议书、请假条、通知的格式(标题、称呼、正文、落款、日期),语言简洁规范。
议论文:明确论点,用举例、道理等论据支撑,结构清晰(引论-本论-结论),避免跑题。
记叙文:围绕中心事件展开,注重细节描写(动作、神态),表达真情实感。
1.基础代数(占比约30%)
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数轴标根法),基本不等式(a+b≥2√ab,注意适用条件)。
函数:
概念:定义域、值域、解析式(待定系数法、换元法求解析式)。
性质:单调性(增/减函数定义)、奇偶性(f(-x)=f(x)为偶,f(-x)=-f(x)为奇)。
一次函数(y=kx+b)、二次函数(y=ax²+bx+c图像与最值)、反比例函数(y=k/x)的图像与应用。
2.三角函数与数列(占比约25%)------------------------
三角函数:
基本概念:任意角的三角函数(sin、cos、tan在各象限的符号),特殊角(30°、45°、60°)的函数值。
公式:同角三角函数关系(sin²α+cos²α=1,tanα=sinα/cosα),诱导公式(sin(π-α)=sinα等)。
图像:y=sinx、y=cosx的周期、奇偶性、最值。
数列:
等差数列:通项公式(aₙ=a₁+(n-1)d)、前n项和(Sₙ=n(a₁+aₙ)/2),等差中项。
等比数列:通项公式(aₙ=a₁qⁿ⁻¹)、前n项和(Sₙ=a₁(1-qⁿ)/(1-q),q≠1),等比中项。
3. 几何与向量(占比约25%)
平面向量:向量的加减法(三角形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数量积(a·b=|a||b|cosθ),坐标运算((x₁,y₁)+(x₂,y₂)=(x₁+x₂,y₁+y₂))。
解析几何:
直线:方程形式(点斜式y-y₀=k(x-x₀)、斜截式y=kx+b),两条直线平行(k₁=k₂)、垂直(k₁k₂=-1)的条件。
圆:标准方程((x-a)²+(y-b)²=r²),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相离、相切、相交,用圆心到直线距离判断)。
立体几何: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识别(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
4. 几何与向量(占比约25%)
概率:随机事件的概率(P(A)=m/n),互斥事件(P(A∪B)=P(A)+P(B))、对立事件(P(A)+P(Ā)=1)。
统计:抽样方法(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平均数、众数、中位数的计算,频率分布直方图的解读。
1.词汇(基础,贯穿全卷)
掌握3000左右核心词汇(参考高中英语必修1-5教材),重点记忆动词、名词、形容词(如take, make, get的固定搭配;important, necessary的用法)。
短语搭配:如look forward to(doing)、take care of、in order to等,避免混淆同义短语(如put on vs wear)。
2.语法(占比约50%)-----------------------------------
词类:名词单复数、冠词(a/an/the的泛指/特指)、代词(人称代词、物主代词、反身代词)、介词(in/on/at表时间/地点)。
动词时态:一般现在时(表习惯)、一般过去时(表过去动作)、现在进行时(表正在进行)、现在完成时(have/has+done,强调结果)。
从句:定语从句(关系代词that/which/who)、状语从句(if引导条件句、when引导时间句)、宾语从句(陈述句用that,疑问句用if/whether)。
非谓语动词:doing(表主动/进行)、done(表被动/完成)、to do(表目的/将来)。
3.阅读理解(占比约30%)
4.完形填空与补全对话(占比约20%)
完形填空:通过上下文语境选词,注意固定搭配和逻辑关系(转折but、因果so、递进and)。
补全对话:掌握日常交际用语(问候、道歉、建议、邀请),如“Could you...?”的回答用“Sure/ Sorry, I can't”。